分类
动态

参观伊顿梦想中心的感受

今天没课,正好来了几个同行,于是,去了一趟位于西工大附中东侧的伊顿梦想中心。
我们从最高30层逐层经安全通道往下走。30层还没装修,是跃层,就靠同行的手机照明,有块地面我以为是玻璃地板,差点儿一脚跃下去。
见过热闹的,见过冷清的。也听到说车体广告打10万还办不下去的。一位中年女士告诉我们,楼上房子绝不像物业说的那么紧张。租金是每平米55元。
我说我想给娃找个班,她立刻给我们几个都递了名片。提醒我们说话小点声,里面有一个学生在上课。那么大的教室就一个学生。还说是西工大的老师在上。
这里办班的众多,相当于一个教育超市,强手如云。同行的一个伙计说,我可不敢来这里办。在这种环境办班,你真是不用吆喝,只能靠教学胜出。其中有两层真是令人赞叹不已。周一晚上,一般情况下都是课外辅导班的休息日,但熙熙攘攘在这两层的,是一片穿西工大和高新校服的。
我可是真受不了这番刺激。跟同行的几位说:回!
他们说:刘老师,不去环山路再喝点儿了。我说不去了。把我送回去!他们奇怪,我要是出来玩,就没12点前回去过。不解地问:这么早回去干吗?
我愤愤说道:回家织网去!与其临渊羡鱼,不如退而织网。能把时间花在自己身上的人,才最让人敬畏。
我错过了落日余晖,但还会满天星辰!往后余生,愿我无坚不摧,愿我百毒不侵,愿我刀枪不入,愿我狼心狗肺,愿我逍遥快活。 ​​​

分类
动态

奥数,从精英教育到应试教育的堕落

这篇文章写成几个月了,一直没发,怕影响这批小升初家长,尤其是考的好的学生家长的心情。现在尘埃落定,再发关系不大了。不过我把题目改了一下,从“转变”改成了“堕落”。
我从96年开始教奥数,亲身经历了这20年奥数教学静悄悄的变化。
那时我和我爱人刘霞都是教育学院数学系的老师,当时的年龄,在系上还是小字辈。在教学主楼4层,85中的一些老师租用系上的教室(在东侧)办奥数,系上的一些中年老师给他们代课。在同一层的西边,我们系上的学生,因家教出名,租用中文系的教室给中学生办周末辅导班。
对于当时的一批中年教师(很多现在已经不在了)来说,局面是:他们的同学(他们大多是师大,西大毕业的)在东边办,他们的学生在西边办,他们中个别教书好的给人家打工。教书不好的连打工的资格都没有。更轮不上我们这些小字辈了。
周三下午例会,讨论如何创收,是卖胡辣汤呢,还是在街边支个计算机用摄像头给行人拍照(当时这玩意还很新鲜)?最后有人提议:为何不办班?
然后,就一直到2000年政府明确禁止奥数系上散摊,我带着刘霞出庙堂入江湖。这期间,我们亲眼目睹了家长的疯狂。这是我们当初没想到的。
第一次家长会,大冬天在操场开,因为人太多。发卷子后,有的妈妈当场就哭,有的爸爸就在操场打孩子。系上的领导怕出事,开会明确宣布,作业少留,题出简单。就按兴趣班来做。
当时还没有现在所说的点考,因为5大名校自己就可以办班。就在自己的点上考试就行了。系上办了4年,从来也没邀请过5大来考试。
当时就是参加各种学会组织的竞赛。尤其是祖冲之杯。家长是冲着这个奖状来的,当时拿着这些奖状,就能敲开名校的门。
这些真正的奥数竞赛题,比现在的小升初真题要难的多。我把这称之为真奥数题。现在小升初真题,加进了很多小学的混合运算以及初一的知识。有的试卷甚至考上了二元一次方程组。比如14真卷中的这道题:
小明一家四口人今年的年龄这和为147岁,爷爷比爸爸大38岁,妈妈比小明大27岁,爷爷的年龄是小明与妈妈的年龄之和的2倍,那么小明今年多少岁?
这种题就不是真奥数,它是知识性的题。这部分知识,按北师大版,是8年级第一学期的内容。到时候,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。让6年级的学生掌握这部分知识,也不是说做不到,但对于资质一般的学生,需要大量的时间重复训练。而过去的奥数题,你就是上到8年级,对于资质一般的孩子,你也做不出来。就像对于大部分人来说,你就是上到大三大四,高中数学竞赛的题你也做不了。因为做这些题,需要的是智力。竞赛是考智力,考深度学习的能力。不是考你记住了多少知识。高中数学竞赛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,平面几何题用解析几何的方法解,20分的题只给5分。十年前西工大附中招的,真是一些极其聪明的学生。给他们上课,你只管挑难题就是了。给家长说个比例吧。十五年前最火的某老师(早已驾鹤西归,他最后的一批学生现在上大一),家长盛传,平均每年能考7个半西工大的,这半个是指一个5年级的学生。而这个老师当时的规模,现在的任何一家与之相比,都是小巫见大巫。 后来,在奥数竞赛被禁止后,名校自己出题招生,这些题,基本上都是本校老师出的,中学的味道越来越浓,应试教育的味道越来越浓。相应的教学,需要大量机械重复训练。另外,随着名校招生规模的扩大,题越出越简单,量是越来越大,计算占的比重越来越多。尤其是526西安小升初新政后,每个学生最后只能去一家学校参加考试,原来名校次序被强行打乱,这给了用功的学生很大的机会。十五年前要靠聪明才能进的学校,现在靠机械训练,也有希望了。
因此,开始举一反三了,其实就是改个数。因此,真卷开始流行了,人家考什么,咋们讲什么。90分的瓶颈突破不了怎么办,放弃,稳拿前80分,也能进名校。跟备战高考完全一样。更有甚者,开始用戒尺了!我在这里不对这种做法做道德评判,只要家长不反对,你爱怎么打怎么打!我只想对这种做法做价值评判,古代上戒尺,往往是学生背不下来经典。数学课上玩这套,你是因为他不理解,还是因为他背不下来?
我在这里告诉家长,数学不怕记不住,就怕不理解。纵观12年的初等数学教育,只有到高中三角函数部分,孩子们是需要理解了再花点时间背一下。其它部分的内容,理解了,自然就记住了。
另外,现在的高年级考试价值取向,都不鼓励背,很多省市的中考,把抛物线顶点坐标公式就印在卷子最前头。
在有奥数竞赛的日子里,没听说过哪个获奖的学生是靠戒尺打出来的。但是,在小升初的日子里,既然戒尺重新流行,想必是有效果。
我把成绩好的孩子分为2类,用功的和聪明的。现在的形式是,聪明的孩子要给用功的孩子当陪练,否则,就有被用功的孩子超越的危险。因此,你就是有邀请电话,冲刺班你还要上。你就是528考上了,分班考试你还要做准备。没完没了为了考试而进行的学习。
我问过一个西工大附中的学生,小学有没有才12点睡觉的情况。她说有一回,“老某操了,让我们把好几份卷子都抄一遍。”那次睡的很晚,家长跟着一起抄。不过,这个孩子真心地说:“说实在的,这次能考上工大,还真要感谢老某!”
这种战法,催泪指数很高,家长当面感激涕零,背后天天对着自己竖大拇指!“娃是自己的好”。
然后呢?然后工大一五年的新高一就不得不分班了。为什么?水平不齐了。按照原来的办法,想讲什么讲什么(工大学生原话),有大量跟不上的了。为什么跟不上?小升初你是80分考进来的,你是靠语文考进来的。你是526裸考进来的。
最近一个奥届名流搞了一个讲座,我的一个家长参加了,录了音,让我听听,帮她分析分析当前的形式和她娃的任务。我在此也顺便谈谈听后感。
首先要说,我很反感。因为满篇都是跟这个处哪个处的交往,别误会,是长不是女。
但是期中有几个数据,还颇有价值。因为人家跟处交往的多,所以也能得到这些数据。比如,5大高中升学率28%左右,这个数据我还是第一听说。另有一个所谓的成活率。就是名校为招揽优秀学生,在小升初时给了一定的金钱奖励。而获奖学生的成活率只有40%,我的理解是,小升初是尖子,但这批学生只有40%能够在初中继续保持尖子水平。
所以,就是进了名校,也别笑的太灿烂。没进去的呢?也别哭的太凄惨。
家长真的不必太在意小升初这个阶段的成绩,你要看他的学习状态。
他上课唱京戏不,他给女生起外号不,唱京戏的今年清华,给女生起外号
的今年606而且通过了西电的自主招生,西电所有专业随便挑。
聪明娃不要被用功娃牵着鼻子走,自主招生的比例会越来越大,看远一点,学快一点,到高二,他们3点不睡也玩不过你。奥数本来只该你们学。并且,
你只要数学好,其它课都能上去,这是经验之谈。
如果你“又闷又不用功”(10几年前一个家长跟我说这是她孩子的班主任给她娃的评语),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。

分类
动态

连护工都知道什么是聪明

得知母亲的护工孩子开学上初三,在渭南,我随口说了一句,我们的课可以在网上听,让你娃也跟着学吧。她立刻说:我知道网上学习。好多都要密码。我姨家的娃就在网上给人上课。她在加拿大,现在又去美国了。她就是给西安的娃教。把钱给她妈。

实际上,我一句都没问,她就自豪地把她能表达的全告诉了我。
我问她姨家的娃在哪上的中学,她说,就在我们乡下。那娃聪明得很,老师一讲就会,听完给同学讲。人家都知道她,远近闻名。
家里没钱,她妈不让她上学,让她挣钱,这个孩子说:还有家里不让娃上学的!
我又问护工自己的孩子。她说:喔不行。我请了一个老师天天给他补“速学”。我都怕你们西安的课他跟不上。
想想她姨家的娃有那么好的成绩,是靠的5大名校,还是靠的名师?我看都不是。人家靠的是聪明。这一点,连这位农村妇女都能看出来。
而现在流行在网上的一个观点,是所谓的7个相同。我在好几篇文章中看到过这7相同,也搞不清楚是谁抄谁的。你只要搜“学习成绩与智商只有半毛钱的关系”,就会找到这7相同:
1.相同的老师
2.相同的教材
3.相同的智商
4.相同的作业
5.相同的课堂
6.相同的试卷
7.相同的学校
其它的6相同我都认可,我到想问问,你怎么知道一个班50几个孩子的智商是相同的呢?他们测过智商吗?
高考650的学生跟高考250的学生的最大差异就是智力吗!这难道还用存疑吗?如果前面说的太极端了,那我告诉你,靠多浓的鸡汤,把高考500的学生也滋养不成高考670的学生。这还用问吗。在教学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这根本不用问!方法论面对这种差距是不起作用的。
国内12年的基础教育,实际上就是一场智力马拉松!
家长对老师的期待,就是你能让她娃出好成绩。然而,这种期待,越往高年级走,就越难实现。因为,知识对智力的要求越来越高。就像负重行军,背包越来越重,对体力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。老师为了安慰家长,常说的一句话就是:你娃很聪明,就是不用功,粗心!这其实是一剂麻醉药。家长你可别当真!
你就坐在你娃旁边一起听课,看着你娃没反应你亲自给讲,越说声音越大,最后激动的跟喝高了似的。最后娃考40分。这时候老师微笑着跟你说:你娃很聪明,就是不用功,粗心!你信吗。你应该大耳光抽这种老师!还应该反省一下:炮制你娃的那晚是不是也喝高了导致精子质量下降!
老师的任务是把想学、能学的教会。至于自愿下沉或太笨的,就算了。我们这行有人说只有笨老师没有笨学生。说这话就他mother的一个目的:招生!
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应该是:能学多少学多少。将来芸芸众生中有他一席之地,娶妻生子健康地平庸一辈子也就行了。不是人人都能像王宝强一样绿!很可能是连凤姐你娃都望尘莫及!
刘利新奥数,于2016-08-22